共青团湖北省委2011年工作要点
鄂青发 [2011] 12号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1日   字号:【

共青团湖北省委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深化发展之年、创先争优之年。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共青团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共青团根本职责和“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高举“传承、创新、跨越”大旗,深化“项目+活动+阵地+团建”工作模式,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开展党团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贡献。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遍性

  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以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五四运动92周年为重要契机,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加深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的理解,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扎实工作、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开展五四系列评选表彰,召开青年群英会,学习和弘扬青年英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大规模组织宣讲团举行巡回报告会,深化“荆楚青年月”、大中专学生“聚焦十二五”社会实践、争当“四好少年”、“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举办“两岸四地青少年‘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大学生年度人物、“十佳少先队员”等评选表彰,形成正面宣传教育的声势和影响。

  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共青团理论骨干培训班、“荆楚英才学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完善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等培养途径,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成立青年思想引领导师团,为推进团的思想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加强团的领导机关思想理论建设,切实做到思想上端正、理论上成熟、政治上坚定。发挥青联有关界别的平台作用,积极联系和影响青年知识分子。

  全面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召开全省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会议,出台《湖北共青团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编写分类引导大纲、通俗读本和案例精选,实施200个共青团思想文化建设项目,指导各地团组织和团干部积极探索工作路径和载体,构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体系。开展湖北青年相亲文化节、农村青年文化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青年文化品牌活动。

  加强团属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大建设和运用新媒体的工作力度,建好湖北共青团、湖北省青年联合会、湖北省学生联合会等团属重点网站,借助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引导青少年。建立青少年舆情监测和发展调研网络体系,加强青少年思想状况和成长发展状况研究,把握青年舆情动态。

  二、完善组织化和社会化动员机制,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发挥积极作用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为重点,以“三岗一号”创建、“两联系两服务”、“时代新青年、身边好榜样”为主要载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基层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行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制度,开展好“五亮五比五创”活动,着力解决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广大普通青年,提升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突出典型示范,在团员青年中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团员意识。

  深化青春建功行动。围绕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重大部署,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挑战杯”竞赛、博士服务团、保护母亲河等重点工作,遴选扶持一批青年自主创新项目,大力开发青年人才资源,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为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做贡献。定期举办“青联高端讲坛”,继续开展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县市行活动。扩大同港澳台青少年、与各国青年的交流,参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深化志愿服务工作。举办第二届湖北志愿者文化艺术节,推进志愿者组织CI建设,进一步弘扬志愿理念。建设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库,支持基层和青年公益自组织实施“情系湖北”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大型赛会、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做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的招募选派工作。完成志愿者集中登记注册,建设专业志愿者队伍,构筑全省志愿服务信息交流网络。设立“情系湖北”志愿服务基金,完善志愿者系统化培训和志愿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工作,着力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召开湖北省志愿者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三、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一是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和见习。进一步扩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规模和数量,建设青年就业创业移动信息平台,发布招聘和求职信息。举办15场“百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公益招聘会“学见计划”见习双选会,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0万个。组织各类创业就业培训200场,培训青年不少于5万人次。二是实施青年创业就业项目。实施“挑战杯”、“扬帆计划”、田园小康、“青年创业给力计划”等项目,加强青年创业导师团建设,加大项目指导、服务和管理力度。扩大青年创业就业基金规模,探索成立专门的青年创业投资机构。实施“青春贷动梦想”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行动,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建设,为创业青年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服务。三是推进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管好用活湖北青年企业孵化器并实现扩容,将其升级为省级专业孵化器。在部分城市和高校建设青年创业孵化器、示范基地,建设20个湖北青年(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网络“创业梦工厂”,指导有条件的市州团委成立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专门机构。筹建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湖北(试点)办公室。开展青年创业就业典型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

  服务青少年就学。放大希望工程品牌效应,以项目为依托,把实施大客户战略和建立“小捐零”机制、开展“微公益”活动相结合,实现希望工程省级筹资300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20所,资助大中小学生5000人次。加强公益机构品牌形象建设,提升机构和基金管理水平。举办第二届希望工程慈善晚宴。

  推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重点推动更多青年志愿者或团队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子,基本实现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的全覆盖,设计便于操作、便于复制、体现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建立接力机制,形成长期有效帮扶。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权机制建设。开展法制、自护、心理健康、禁毒和“防艾”系列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和自护能力。关注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逐步实现统一主题、扩展到县,形成长效机制。推进两级试点工作,指导宜昌市开展全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试点工作,督导16个县(市、区)开展省级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工作,探索形成符合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的青少年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体系。评选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加强12355平台建设,加大维权服务力度。推动成立湖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指导推动各地成立相应机构。

  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

  开展“三进三访三促”活动。落实省委“三万”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各级团干部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访民情、访团情、访青年,促组织建设、促工作活跃、促青年发展,全面摸清农村青年发展状况,了解他们所思、所忧、所盼,掌握农村基层团组织基本状况,形成一批青年民情、基层团情调研成果。在活动中转变团的作风,密切与广大团员青年的联系,指导推动基层团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面。推进行政村(农村社区)团组织建设,加强符合建团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团工作。巩固国有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央直属企业的三级以上法人单位,省、市所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团组织全覆盖。继续保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工作力度,实现非公有制企业新增建团不少于3200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和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等新社会组织新建团组织不少于600家。加强民办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团的建设和工作。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的意见》,规范、活跃中学中职团的工作。

  推进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调整充实团的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按照团的四项基本职能的要求,明确乡镇、街道团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推动乡镇、街道区域内团的工作活跃。到2011年底,力争在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完成组织格局创新和专兼职团干部的选配、调整工作。

  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重点加强省内流动务工青年群体的团建工作,根据省内务工青年流动方向和流动规律,在武汉、襄樊、宜昌等中心城市普遍建立驻外团组织。在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地方新增市、县级驻外团组织不少于200家,重点联系1000名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典型。探索形成驻外团工委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工作内容、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有效机制。

  实施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明确申报条件、制定创建标准、严格申报程序和实施步骤,面向全省乡镇(街道)、非公企业、农村中学等基层团组织实施全省第二批100个基层团建规范化建设项目,面向企业、高校分别实施50个规范化建设项目。

  五、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以中学为重点,做好团员发展工作。抓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抓好团员经常性教育的机制建设。在巩固“三会两制一课”的基础上,探索更加有效的团的组织生活新方式。完善“推优”工作制度,加强“推优”对象培养,提高“推优”的数量和质量。完善共青团基本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形成较为完备、准确的全省共青团组织基本信息数据库。通过“选拔任用一批、内外交流一批、系统内轮岗一批、基层下派一批、机关挂职一批、专题培训一批”的培养模式,培养锻炼一批优秀团干部和青年骨干。

  加强团干部选拔配备和教育管理工作。争取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在市、县、乡三级党委集中换届中,坚持党建带团建,调整、选拔、配备好各级团组织书记。在基层,注重选拔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和农村青年能人充实到基层团的工作岗位并落实其相关待遇。做好选派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引导挂职干部围绕团中央确定的重点任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团干部的有关规定和团干部协管要求,加强对团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了解掌握团干部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支持和帮助基层团干部克服困难开展工作。加强团的各级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会成员在团的建设和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以团的重点工作和基础团务作为主要内容,加强团干部培训。团省委重点培训县级团委班子成员、重点非公企业、中学中职团干部;督促市级团委完成新任职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培训,县级团委完成所辖村(居)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培训任务;指导市、县两级做好农村中学、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和驻外团工委书记培训工作。

  加强团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指示要求,深入开展“党放心、青年满意团干部”教育活动,加强培训学习、交流研讨、实践锻炼,帮助团干部提升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坚定政治立场,提高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加强对青联、学联、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凝聚各族各界优秀青年,拓展青年对外交往,推进两岸四地青少年交流。加强学联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支持学联组织探索新形势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全团带队”,健全团教合作机制,为少先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保障。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指导、规范各类青年组织、社团及中介机构开展工作。启动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省团校)校园建设二期工程,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和团干培训的双重职能,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省中国青年旅行社、省青年交流培训中心等团属事业改革发展。

  召开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湖北省学生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中国少年先锋队湖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