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在中南民大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1日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字号:【

  (通讯员 李语乔)10月19日下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组会议在中南民大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王宪昭、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国恩主持。全国各民族大学代表学者及部分高校教师齐聚我校,结合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现况,针砭时弊,研讨交流了未来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由来自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的白晓霞老师发表了她对当代少数民族历史小说中英雄人物书写的政治脉搏与民间体温研究的看法;随后,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骞老师谈了对大凉山彝族诗歌的社会情感符号的见解;西藏民族大学徐琴老师论述了当代藏族文学发展的再思考问题。三位老师的精彩的发言,将会场氛围推向高潮。

  而后,席扬老师对此进行了点评。席扬老师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三位老师各自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白晓霞老师所做的发言,席扬老师说道:“从英雄类型来划分少数民族文学是新颖的,特别是最后一类关于回归英雄类,更应深入研究其与主流文化中的政治抒情诗有何关系。研究问题不该只看到表象的分类,这是最基础的。”点评之后,席扬老师又谈了自己对宗教的理解,他说:“宗教最大的力量就是一生都在与世俗战斗,敢于一生都与世俗抗争,这是其纯粹性体现。”

  

  

  会议现场

  会议第二部分由来自吉林长春师范大学的吕萍老师畅谈了她对萨满文化的理解,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的王宪昭老师讲解了民俗与神话的关系,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中文系教授陈思广发表了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的成果。三位老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在会议的最后,陈国恩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他指出,中国现代文化与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仅要强调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还要强调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华民族文学的贡献,一个拥有宗教信仰的作家,应该基于生命的苦难逐渐明白自己的宗教信仰对现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