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大学毕业生如何面对“第一份工”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16日   来源:主任编辑   字号:【

  核心提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初入职场,如何顺利完成从学校人职业人的转型?大学毕业生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 

  

  端正心态,重视第一份工作 

  

  

    65%的职场人对于第一份工作不满意,薪酬不符排在不满因素的第一位,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前程无忧近日所做的“第一份工作”的网上调查显示,对第一份工作不满已成为职场常态。

  在本次调查中,35%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基本吻合,而65%的人则表示“相差甚远”。薪酬、环境、行业、兴趣、职位成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不满的5大因素。究其原因,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当初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原因是“有份工作就行了”;“受家人影响”的因素也占到了8%;“专业对口”、“公司品牌和规模”的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

  调查同时显示,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

  由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联合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针对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325位大学生开展的,名为“快乐工作指数大调查”的调研显示,有73%的大学生不满意当前工作,更有81%的大学生表示当前的工作并不快乐。

  “能在第一次工作就找到心仪的职业方向的人确实不多。”北大纵横管理集团合伙人武如宪分析:首先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不少人的首要选择是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并非追求事业。

  其次是对自己职业方向及个人实际状况不了解。“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清晰认识,同时也不能完全了解个人优势及不足,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存在很大的盲从性。”武如宪认为,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个人对工作回报的要求逐渐提高也是许多人放弃第一份工作的原因。

  ■ 专家观点

  寻找第一份工作带来的财富

  ●王剑,前程无忧职场顾问

  行业内的工作经验只代表了一个人在行业内的位置,而职场教训、工作思路、人脉积累等等收获,却代表着他在职场里的位置。无论第一份工作是否如自己所愿,应采取“既选之则安之”的对策。过快地否定并且打退堂鼓不是上策,不如挖掘它的可取之处,比如工作方法、人际交往、处事经验等等。通过第一份工作,把自己曾经建立的“空中楼阁”落实到地,把纸上谈兵变成真枪实弹。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这些都是第一份工作可以带来的巨大财富。

  ■ 声音

  在第一份工作中,首先要逐渐体会工作与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了解工作环境对每一位员工的要求,使自己能完成由学校到职场的一个心理上的转变。其次,通过第一份工作,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真思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追寻的方向及个人综合条件是否相适应,在工作中确定一个职业方向或目标。(武如宪,北大纵横管理集团合伙人)

  ■ 晒工作

  第一份工作的作用潜移默化

  ●卢卫东,德勤管理咨询技术整合服务部合伙人,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专业,从业14年

  卢卫东坦言自己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并没有抱着多大理想,也没有规划,当时就想留在上海而已。“我家里条件并不优越,我学的是数学专业,就业面也很窄。”

  卢卫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电信技术研究所做应用系统开发,由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不匹配,自身水平和公司的期望相差甚远,当时他感觉很尴尬也很痛苦。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同事、查阅书籍,虽然前半年困难重重,但卢卫东还是积极主动地去面对。“我始终认为既然做了,就要脚踏实地去做。”

  卢卫东从第一份工作中也获得了不小收获。“一是专业知识有很大提升,包括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和对电信业务的理解。二是通过实践,有了新理念和想法,为客户提升价值的理念慢慢在形成。”

  在卢卫东看来,第一份工作是否急着跳槽,取决于是否有很好的机会。抱着这种想法,卢卫东的第一份工作持续了两年多,在他感觉自己已无太大发展空间时跳槽去了证券公司,但由于自己在金融业中不具备优势,尝试了三个月后,考虑到之前IT行业的经验累积,卢卫东依旧回到了IT行业。

  虽然是同一行业,但此时卢卫东的工作重心,已经由纯技术开始向客户方向倾斜,更多的和客户交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分析。“这算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小的转型,也正是第一份工作中萌生的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意识,让我逐渐找到了方向。”

  随后的12年,卢卫东扎根于IT行业。在从事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卢卫东逐步将IT咨询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卢卫东说:“很多事情需要体验,但体验的同时要善于总结。”

  【点评】

  卢卫东成功的转型,首先在于他能够在第一份工作中坚持两年,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份工作,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从中找出自己的职业定位。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后,开始寻找实现职业目标的通道。在咨询公司的平台中,渐渐展现了自己在IT行业中积累的能力和优势,并使其聚焦,形成了核心竞争能力。

  别让跳槽成为惯性

  ●薛鹏,2007年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因为认定HR的工作可以“永不被裁”,薛鹏在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原专业,参加了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又通过家人关系,进入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部。

  进公司后,他感觉人力资源的工作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由于公司管理不够规范,人力资源部门的许多工作不专业。“除了办入职、离职手续外,没有其他事可做。”因为希望自己能了解人力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有全面发展,2008年初,薛鹏辞职,到一家国际货运企业做了招聘专员。但薛鹏发现这家企业相对之前的公司更不规范,承诺给自己的薪酬始终无法兑现,几个月后,他再一次跳槽到了另一家外贸公司做培训专员。

  2008年春节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薛鹏所在的民营公司遇到诸多压力,公司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本以为做人力资源可以“永不被裁”的薛鹏,由于在公司尚属新人最终被裁。“当时感觉有些后悔,在第一家公司,如果能踏实做下来,至少不会成为裁员对象。”薛鹏说。

  之后的经历让薛鹏更感觉到后悔,他加入了金融危机下求职的大潮。由于他在人力资源领域没有太深的积淀,再加上换工作频繁以及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连续找了几个月工作无果的薛鹏感到身心俱疲。无奈之下,薛鹏进入一家房产公司做起了房产经纪人。这之后,薛鹏又换了两次工作,均因各种原因辞职。

  “没想到一次不合适的跳槽会引发之后的这么多次跳槽。”薛鹏担心自己陷入了一场可怕的恶性循环。

  【点评】

  只看跳槽后的职位高低,却不去考察新公司的环境和文化;只认准了一个热门行业,却忽视了自己的人格、兴趣和专业背景;一味追求高薪,放弃了眼前的工作选择跳槽到陌生的领域。种种原因都是薛鹏频繁跳槽的原因。而多次跳槽,企业往往会对其稳定性产生疑问,所以无形中又增加了求职的难度。因此,当跳槽成了一种惯性,跳槽也变成了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致命杀手。

  如果不满第一份工作,能在跳槽前充分考虑自己的内在职业取向,了解新公司的企业实力、环境和文化背景,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全面了解,充分做好准备再去应聘,这样获得的新工作自然会变得稳定许多。(点评:洪向阳,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记者 许海玉)

  

  摆正自身位置,让自己尽快融入职场

  

  

  

  

    据调查显示,职场新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离职率最高的一段时间,是参加工作1.5年~2.5年之间,而一些从事零售业的员工最容易离职的时间更是短到入职仅仅两周之内。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行业和预期目标产生了失望情绪,而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很快地融入团队之中,学会和同事、领导及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

   如何在适应工作的过程中避免“交流的无奈”,不让自己成为令旁人避而远之的眼中“另类”,这关系到职场新人能否迈出完美的第一步。 

  

  

  全身心投入岗前培训

  今年刚大学毕业的萌萌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上午和其他新同事去人事处报到时领到了一本《新人培训手册》,“说是要我们抓紧好好研读,过几天还要考试。”萌萌知道这意味着她即将要放弃某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努力适应新行业新组织的要求和规范,学习新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公司请到了几位业内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大学教授在会议室跟新人们授课,周末还安排在广州郊区进行了整整两天的户外拓展训练,让大家冒着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接受站军姿、爬人梯、打野战等训练任务。萌萌有几次感觉自己快要晕倒并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短短一周的培训过程中收获确实不小,尤其是和新伙伴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感觉真好!”萌萌笑着对记者说道。通过岗前培训,新人在短时间内实现思维模式的重大突破和生活方式、工作理念的重大转变,并且有可能产生质的飞越。

  练好抗压能力

  忍受力

  广州嘉诚海外的夏经理对记者表示,今年公司的网站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推荐信发过来,因为业务需求也招进了不少有着高学历或是留学归国的新人。

  而新人来公司后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首先要能承受得起巨大的压力,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公司分配的任务很好地完成,否则就会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这其中尤其对新人的细心程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稍微错一点哪怕仅仅是在表格上打错了一个钩,即便其他细节之处都处理得非常完美,不仅会让整桩生意泡汤,甚至会因此耽误了客户的一生。”夏经理称,“错误的后果就是‘灾难’,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新人白干了一场最后走人。”

  夏经理同时还谈到,对于从事服务类行业的新人而言,在客户冲自己发脾气的情况下也不能够顶嘴,“即便事实上客户的说法全部错了,也要自己甘愿默默受委屈。”

  如今,不少职场新人都是从小在父母呵护和关爱之下成长起来的,在学校的时候凭借优异的成绩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追捧,一旦步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之后,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反差。

  而面对种种委屈和不满,能够很好地磨炼自己的性情和脾气,这也是无数后来事业有成的成就人士的必修课。

  六种讨厌人格要不得

  新人在初进职场时,要对自己的言行处处小心、时时留意,尤其是不要成为周围同事和领导心中“排斥”的对象,否则一旦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有可能影响到今后职场生涯的顺利进展。

  以下就是职场中最令人讨厌的六类新人的类型,时不时地把自己和这几种类型的人进行一番比较,尽量避免步其后尘,而成为令旁人避而远之的眼中“另类”。

  傲慢稚气型 自己明明完全不懂,却装出一副万事通的模样。一开始对于领导和同事交代的事情口口声声说“小事一桩”,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将错就错型 完全听不得别人批评,一旦做了什么错事被别人发现,便猛找借口抱怨,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自吹自擂型 喜欢自称在校成绩优异、评价不赖,但实际上动手能力不强。

  回避责任型 认为即使工作完成得不好,但因为自己是新人就可以原谅,并且领导和同事交代该做的事常会忘记去做,缺乏责任感。

  恃宠敷衍型 只会算计着如何讨好别人尤其是讨好上司,却不肯好好做事。

  心态浮躁型 这山望着那山高,时刻想着法子为跳槽做好准备。

  克服与同事交流的不适

  小爽刚进入公司工作不到半个月,便发现自己很难和周围的同事“打成一片”,心直口快的她喜欢在工作之余谈谈自己对于工资薪酬、岗位调动等问题以及领导处理一些内部事情的看法,原本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大家走得更近,却没料到身边的同事们却并没有“坦诚相待”交流看法,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对她的话一笑了之,让她感到有些自讨没趣。

  一朝踏入职场,首先表现出来就是交流的不适应,过于紧张和过于放松都是有所不妥,如果新人说话没轻没重,在领导同事面前将不该说的说了一堆,这样就会引起他人“无声的抗议”。因此,新人在刚入职的时候,要学会观察身边的同事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作为刚踏入社会的新人,不熟悉单位的语言环境,很容易不小心就说错了话,所以要学会适当少说话。同时,要把平时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中的学习上来,学习领导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态度,遇到困难时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和想法。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自己就可以和周围的大环境渐渐地融为一体了。(撰文:记者 黄瑶 漫画:张尔珈)

  

  脚踏实地学习工作,实现梦想靠自身

    “请善待你的第一份工作。”职业规则师指出,无论是理想中的工作也好,还是屈就现实也罢,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是普遍规律。对于职场新人而言,第一份工作的种种不如意并不能代表你就是失败的人,更不可因此对职场产生厌倦或是逃离的心理。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并从第一份工作中提炼出受用一生的职场之道才是本事。 

  近四成人选第一份工很随便

  一个“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献给了哪个行业?又做了多久?”的帖子,自去年底在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论坛流传,目前已引起许多应届毕业生和往届师兄师姐的留言。一位毕业生称,自己第一份工作是网络推广,只做了两个月。另一位毕业生表示,“我第一份工作是通信业,开始做了3年,学够技术后跳槽,工资涨了3倍,跳槽后又做了3年,感觉这公司可以继续做8年。”甚至有毕业生称,“我的工作从来没变更过,从一个普通的员工到今天的部门副经理。”

  某知名招聘网站也以“晒晒第一份工作”为题做了一份网上调查。结果显示,65%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相差甚远”,只有35%的人表示,基本吻合。该调查共有996人参与,其中男性比例为52%;大专以上学历占90%。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既然有如此多的人对“第一份工作”不满意,那当初选择它的理由是什么?调查显示,有39%的人表示“有份工作就行了”;有18%的人表示,这份工作与自己“专业对口”;14%的人表示,看重的是“公司品牌和规模”;此外,还有“受家人影响”、“薪酬福利”、“兴趣爱好”、“工作氛围”等因素。

  刚上手就跳槽易影响职业生涯

  “心里还是有点纠结。”网友Jerryhumour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第一份工作的烦心事,原来他所在部门只有他和上司两人,由于公司不太重视这个部门,两人都想离开,自己重新找了份工作,上司也在申请转岗。但揪心的是,如果自己走了,上司转岗就“黄”了,而他本来想着和上司好聚好散的。

  与Jerryhumour同样纠结的还有网友Guowj,他发帖称,自己进了一家客车公司,现在车间实习3个月,但自己不喜欢这种重工行业,也不喜欢将要做的管理类工作,想进入技术性不是很强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做市场营销或营销策划之类的工作。Guowj想跳槽但又担心:自己7月才毕业,签了劳动合同,工资还凑合,如果辞职了,既不是应届生,也没工作经验,不知道以何种身份找工作。

  刚上手的工作就要跳槽,这对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职业规划师建议,无论第一份工作是否如自己所愿,应采取“既选之则安之”的对策,过快地否定并且打退堂鼓不是上策,不如挖掘它的可取之处,比如工作方法、人际交往、处事经验等,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你会发现,自己的另一片视野被打开,而它比曾经的理想更适合你。当然,如果遇到一家骗子黑心公司,那还是要立即了断,以免权益受损。

  

  过来人说

  从第一份工作找准职业方向

  Suki今年4月进入某货柜航运公司客户部就职,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没有接触过物流行业,很多海运知识不了解,加上很多专业术语,即使是英文专业毕业的她,也有很多英文资料看不懂,刚开始时工作很吃力。在Suki眼中,公司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很好,员工分工明确,为新人提供完整的培训,在短短的4个月里学到了很多实际有用的知识;同时这份工作也让她发现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有了充分的了解。Suki认为,作为一个新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不要拿自己是新人做借口。

  小枣也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同样在4月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几乎每天都需要去跑医院,拜访医院护长,了解科室的基本信息,然后维护客户关系,再推销新产品。“我们去代理商当代表挺有点怀才不遇的感觉,试用期只有底薪,工资很低,每天频繁地去坐车,跑医院很累。不过刚开始,是有这样一个适应的过程。”小枣淡淡的口吻里带着无奈。小枣认为第一份工作让她了解了医疗行业的现状,明白在学校学的东西是怎样应用到实际上,也更清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当你了解这个行业的时候,才知道怎样的工作才适合你,才清楚自己的方向。”

  小韩的专业是法学,去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目前是律师助理,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回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小韩用了“兴奋”来形容,同时“害怕自己做不好、忙个不停”。在小韩看来,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会有干劲,“工作做好了,钱自然就来了”。

  观点PK 现实与理想如何平衡?

  网友“eloson”: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应届生来说,就业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很多人都会受现实所迫,作暂时的调整。我很赞同“先就业,再择业”,如果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更谈不上兴趣和理想了。当温饱解决了,就应该要思考自己的就业方向了。

  网友“MollyC”:当初我也是为生存所迫,经过衡量后进了一家日本企业,尽管自己学的是英语。两年过去了,我遇到了一个好时机,毅然离开了原来的公司,放弃了舒适无忧的工作。我觉得,理想依然在前方,就算不知道前方的经纬度是什么,但道路在脚下。

  网友“gghywtfz”:我认为第一份工作就相当于奠定了你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些工作跟其他工作没有什么交叉性,你一旦选择了之后就只能一直干下去。缺乏动力是限制职业发展最大的障碍,而今后的发展很可能就是你后半辈子生活的基础。

  网友“sea20”: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慎而择之。如果不是非常讨厌自己的专业,那么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应该在专业对应的行业内。这种选择是两全其美的:既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腾出空间,又能得到面包。(记者 邓仲谋 通讯员黄菲蔓 漫画:张尔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