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菊华同志在全省“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动员会暨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9日   字号:【

肖菊华同志在全省“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动员会 
暨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全省大力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团中央《关于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化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实施。 

  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开展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是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具体举措。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缩影,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社区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聚集地,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体现群众利益最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最密切、反映群众呼声最集中的重要领域。近期,国务院就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系列重要部署,团中央提出了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服务社区建设发展的工作任务。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将“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作为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在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居乐业、平安文明的良好环境。 

  其次,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是深化志愿者行动品牌工作的现实需要。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的传统品牌。近年来,我省青年志愿者工作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开展“助残行动”、“金晖行动”、“走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青年志愿者行动逐步成为“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部分、动员青少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青少年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完善自我的崭新课堂。随着形势的发展,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着内涵亟待丰富、领域急需扩展等许多全新的课题。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有利于整合包括青年志愿者在内的广大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营造关心、支持和投身志愿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打响志愿者行动的这一品牌工作,把志愿服务向纵深推进。 

  第三,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是加强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有效途径。社区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基础。社区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很大程度上涵盖共青团工作的方方面面,蕴藏了很大的工作潜力,社区已经成为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成为实现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一个突破口和重要发展区间。但当前,我省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社区团组织的服务对象日趋复杂,各类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做好社区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并以此为总揽,能够通过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不断丰富共青团的工作内涵,延伸共青团的工作手臂,提高共青团的工作地位,增强社区团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党在社区青年中的群众基础,带动社区团的工作全面活跃。 

二、以深化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开展 

  “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是社区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的统揽,创建未成年人“四无”社区是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有效载体和重点项目。按照团中央的总体安排,结合湖北实际,团省委联合省文明办、省综治办等八家单位作出了以深化未成年人无犯罪、无吸毒、无艾滋病、无辍学“四无”社区创建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深入开展的工作部署。 

  2005年6月,团省委在黄石市黄石港区池湖社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两服务、两促进”主题实践活动期间,创造性地进行了未成年人无犯罪、无吸毒、无艾滋病、无辍学“四无”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并逐步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2005年11月,团省委联合省文明办、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等八家单位印发了《湖北省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正式在全省100个试点社区开展创建工作。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创建的内容不断丰富,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服务了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力促进了社区的建设发展,创建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创建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各市、州、直管市、试点社区都成立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共青团、文明办、综治办、公安、卫生、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参与的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活动领导工作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规划。潜江市建立“四无”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责任包干,干部定点联系”工作机制,做到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人员;孝感、咸宁等地市将“四无”社区创建工作列入《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目标考核》,同时纳入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推动各项工作措施和任务的落实。 

  二是创建工作基础不断稳固。全省现已建立了省级100个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试点,宜昌等部分地区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市级试点社区;襄樊、黄冈等地的创建试点社区都成立了稳定的创建工作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对社区未成年人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各地纷纷将共青团工作阵地和传统活动向社区延伸,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荆州市洪垸社区推出“一站二室三校多点”的创建模式,建立青少年维权服务站、创办社区心理阳光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法律学校、家长学校、四点钟学校和楼栋监测点等工作阵地;黄石、荆门、恩施等地社区建立了“青少年维权岗” 联系点、青年中心“爱心超市”、“社区法律学校”等阵地,为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工作平台。 

  三是创建工作措施扎实有效。各地结合社区青少年工作实际,积极制定操作性、实效性强的创建措施,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武汉市开展“真情送万家,爱心暖江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重点对进城务工青年、下岗青年职工、贫困学生、残疾青少年开展结对帮扶助困。武汉市青山区在辖区开展青少年维权、预防工作“三色计划”,建立感召青少年的“红色阵地”,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爱家、爱社会的思想意识;建立感悟青少年的“蓝色小屋”,将警务工作与青教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增强法制意识;建立帮扶青少年的“绿色通道”,保护青少年人身财产安全,优化中小学生学习环境,解决困难和弱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困难。 

  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还有一个长期深化的过程。各地要紧紧抓住当前全国、全团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有利契机,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巩固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方法,把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做大做强。 

  (一)结合实际,强化载体,打造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品牌 

  创建“四无”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各地要深入社区开展调研,掌握社区未成年人基本情况,找准社区在“四无”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强化载体,推进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  

  1、以“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重点,努力实现社区未成年人无犯罪目标。摸清社区未成年人,特别是无业闲散未成年人、问题罪错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和流浪儿童的底数,建立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组织动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深入社区,参与青少年法律学校、送法进社区等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深化与无业闲散、问题罪错未成年人的结对帮教工作;在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的抚养、监护、教育、管理等方面制定救助政策,通过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纳入特困户救济、家庭寄养、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制定完善有关工作机制,帮助流浪儿童获得及时救助。 

  2、以“百万青少年反毒品行动”为重点,努力实现社区未成年人无吸毒目标。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推进各项禁毒执法工作,加强堵源截流,严厉打击针对青少年的毒品犯罪。要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活动,坚持用毒品危害的典型事例教育未成年人,用健康文明的人生理念引导未成年人,提高未成年人禁毒、防毒意识;要逐步建立社区吸毒人员监控帮教体系,组织志愿者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等形式与吸毒人员结对,加强日常监管,开展戒毒治疗,在社区内实现基本无失控吸毒未成年人。 

  3、以“青春红丝带行动”为重点,努力实现社区未成年人无艾滋病目标。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成立社区艾滋病防治机构,将社区未成年人防艾纳入防治艾滋病工作整体计划;针对社区需求,提供定期体检、知识培训、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护理和咨询关怀相结合的综合服务。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在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防艾自我保护教育和性健康教育。要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开展“青春红丝带”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在社区开展经常性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防御能力,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4、以“希望工程”为重点,努力实现社区未成年人无辍学目标。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加大检查督导力度,严格规范中小学校开除、劝退学生的相关措施,对处分条件及审批程序作出严格规定,防止和减少辍学、失学人数的上升;大力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拓宽未成年人就学渠道,最大限度地遏制未成年人过早流入社会。要深入推进“希望工程——让孩子们都上学”主题公益助学行动,继续开展“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和“爱心捐零”活动,加大面向贫困中小学生的资助力度,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服刑人员等困难家庭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使其完成义务教育;组织专业志愿者上门与因病因残无法入校的青少年结对开展补习,帮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二)规范运作,强化服务,加强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1、加大志愿者招募力度。要根据社区服务需求和志愿者特点,依托“百万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工作项目实施招募,大量组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积极推动建立由共青团、综治、公安、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和社区干部及专业社会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创建工作队伍;由少先队辅导员、“五老”人士(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社会热心人士、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辅助工作队伍;以注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扶贫助学、帮教矫正、防艾宣传、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队伍。 

  2、加大志愿者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志愿者的动员招募系统,动态管理志愿者储备库;重视社区志愿者骨干培养,既要注意吸收具有某方面专长和一定影响力的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又要培养能够参与团队管理的志愿者,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锻炼,使他们逐步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在软件达标、硬件配备等方面进行规划,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标准化管理。 

  3、加大志愿者服务力度。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注重志愿服务流程和环节的完整性,探索形成志愿者服务激励措施;积极做好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立法的宣传工作,并争取党政部门支持,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经费、场地、物资等保障。 

(三)扩展平台,强化功能,夯实未成年人“四无”社区阵地建设 

  1、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要不断加大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力度,扩大城市青年中心网络,年内全省大中城市80%以上的街道社区都要建立青年中心,并逐步完善青年中心各项设施建设,健全青年中心参与未成年人“四无”创建的工作机制,促进其服务功能的最大化。 

  2、推进社区“爱心超市”建设。通过社区“爱心超市”,在社区内实现提供服务与受助需求的有效对接,大力组织社区互助,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等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 

  3、推进“青少年维权岗”建设。将结对社区作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考核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组织优势、阵地优势、人才优势和职能优势,大力推进“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贴近青少年,广泛开展关心生活、帮助学习、引导创业、法律援助等长期帮教活动。 
  4、推进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今年全省各市州“进城务工青年法律援助中心”、“未成年人维权服务中心”和“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建成率要达到100%,并逐步向社区延伸,以设置站点的方式实现维权服务、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关口”前移。 

(四)着眼长效,强化管理,推进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机制建设 

  1、建立整合机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分析和解决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推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通过上下结合、整体联动,实现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和力量的整合。 

  2、优化创建机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工作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估办法,并把创建工作纳入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目标考核,青少年维权工作目标考核,促进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3、落实保障机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用足用活各部门关于社区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多方筹措创建工作配套资金,为“四无”创建提供物质支撑。 

  三、狠抓落实,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深入开展 

  “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尤其是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涉及到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仅靠团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在工作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既要坚持共青团主导,又要注重社会化运作;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传播理念,又要落实措施,确保活动实效。 

  1、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之初,经协商各参与单位后决定,由省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推进这项工作,而不再单独成立领导机构。各地团组织要通过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齐抓共管;团的各级领导机关不仅要高度重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经常研究和安排具体推进措施,更要推动社区和权益部门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动员团的各个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中来;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的日常督办指导,省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年终将对全省100个试点社区进行检查考评。 

  2、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直接面向基层社区、面对居民群众,是一项重实效、管长远的工作,绝不能流于形式、止于应付。各地情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城市社区的功能也有很大差异,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创建活动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帮扶困难群众、社区预防犯罪、遏制毒品和艾滋病、救助失学辍学青少年等方面有选择性地寻求重点突破。要始终坚持以服务社区建设发展、服务社区居民基本需求、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取得的实际效果作为工作的评判标准,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党政认可,居民满意。 

  3、扩大宣传,营造工作氛围。虽然开展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已接近一年的时间,但“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整体工作部署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理念的普及度和社会公众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度。各级团组织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采取开办专栏、制作橱窗和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特别是将“四无”社区创建纳入“和谐行动”之后的各项工作部署、推进措施和实际效果的宣传报道;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推广基层的优秀经验和良好做法,大力选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扩大活动影响力和参与面,形成社会关心、舆论关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4、健全组织,强化工作保障。各地要充分利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创造的有利工作条件,推进社区团的组织建设,并以此保障“和谐行动”的顺利推进。要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强化街道团(工)委在社区共青团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形成街道团(工)委牵头,辖区内有关单位团(队)组织广泛参与,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社区团的工作网络。要加强共青团组织对青年中心、志愿者组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专业社团等社区青少年组织的培育、指导和管理,支持其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努力构建以基层团委为核心,青年中心、志愿者组织等社区青少年组织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架构。 

  各位领导、同志们,深化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开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湖北、平安湖北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