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十堰市委打造推广留守儿童托管服务“竹山模式”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4日   来源:团十堰市委   字号:【

  近年来,共青团十堰市委(以下简称团市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食宿、监护、亲情互动、学习与心理辅导等服务,累计托管留守儿童5.5万余人次,其中单亲儿童1.6万余人次,孤儿困境儿童130余人次。不仅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留守儿童送上关心关爱,更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十堰特色的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新模式——竹山模式,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一、抓组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运营

      团市委将打造推广“竹山模式”作为共青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和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共青团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确保托管中心真正为留守儿童所用,更好的发挥公益属性。托管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遵循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在市场主体积极响应下,广泛发动青企协会员及爱心人士成为“合伙人”,属地团委辅以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帮助搭建亲情连线和配置文体设施,全市共建成留守儿童托管中心40余家。

  二、抓运行,坚持确保公益、助力振兴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主要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托管、校外教育为主要内容,承担食宿、管理、监护、学习与心理辅导等服务。以集中托管和分散帮助结合、全托或半托结合的方式,实行统一监护,开办机构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以维持运转。招募有爱心、文化素质较高的当地居民和留守妇女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品德教育。对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视情给与减免费用,确保留守儿童不落一人,最终实现全市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困境救助等帮扶率100%,留守儿童权益侵害申诉案件受理率100%,贫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覆盖率100%,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2021年5月7日,以十堰市竹山县返乡创业青年王太祥创办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题材剧本,全国首部原创青创院线电影《让花儿绽放》正式开拍。2023年5月11日,《让花儿绽放》在武汉珞珈山剧院首映,团省委、省妇联、省教育厅及电影指导单位有关领导出席并启动首映,共计700余人现场观影。2023年12月17日,团市委、市总工会、市青联、市青企协以及青年代表共计300余人集中观看《让花儿绽放》。这对推动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抓保障,坚持整合资源、稳步推进

      团市委积极争取当地党政各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对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给予配套扶持,各级党政机关还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列入当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计划。各级团组织积极帮助项目承办人寻找合适的办学场地,整合各类闲置资源,采取不收租金、租金减免等多种方式引入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项目。高校在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成立志愿服务或暑期教育实习基地,每年寒暑假定期招募大学生骨干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此外,团市委将“希望家园”建设作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补充手段,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全市所有乡镇建立希望家园,为乡村留守儿童提供近2个月的暑期公益托管。2023年以来,依托155个村(社区)、88所学校、16个托幼养老中心开办“希望家园”264家,招募志愿者1700余人次,瞄准痛点办好自护课,针对留守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不足、身心易受侵害现状,集中开展防溺水、防侵害、防诈骗、逃生自救、心理健康等安全自护亲子课堂,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服务留守儿童1.15万人次。“希望家园”的开办,丰富了留守儿童假期生活,有效缓解了群众“假期看娃难”问题。

  四、抓链接,坚持完善机制、夯实服务

      强化部门协同,与教育、民政、卫健、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动,壮大队伍力量,重点巩固以镇村干部、青年教师、“五老”为骨干的本土志愿者队伍,夯实“基本盘”;招募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到“希望家园”开展定向服务,拓展“常备军”。强化资源导入,深化“共同缔造·青春社区行动”,将希望书屋等团属项目向“希望家园”倾斜投放,依托“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定向开展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志愿服务。2023年暑期,团市委争取专项资金,为各地“希望家园”统一配备包含“科技盒子”、经典书籍、文体器材等在内的“快乐成长包”。募集公益资金1430.83万元,帮助困难家庭学生3258人次,援建希望小学1所,开展圆梦留守儿童“微心愿”活动100余场次。争取中国青基会广发希望慈善基金300万元,帮助郧西县、丹江口市乡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援建希望浴室2所、希望智慧教室1间、希望操场3个、希望厨房2个、快乐亲情屋2间、希望卫生间1所、校舍建设3所、希望连心桥1所。自筹善款60万元,支持郧阳区鲍峡镇东河完全小学硬件设施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