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湖北省委2008年工作要点
鄂青发 [2008] 5号
发布日期:2008年04月10日   字号:【

  2008年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围绕青少年思想教育、青年参与、青年发展、青少年维权和青年组织建设,全面深化各项重点工作,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省第十二次团代会规划目标的良好开局,不断开创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组织专题宣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省青年中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举办全省团县(市、区)委书记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读书班、第三期全省共青团理论学习骨干培训班,开展高校理论社团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交流研讨活动,加强团干部、大学生和青年骨干的理论武装。继续办好"荆楚英才学校",培养造就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抓住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契机,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开展以"改革开放30年、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举办青春励志报告会、"青春大讲堂"、大型图片展、典型人物访谈等活动,宣讲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宣讲改革开放30年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引导广大青年更加自觉地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建设湖北的实际行动。深入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行动、红领巾迎奥运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服务和参与奥运,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深入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重点,引导青少年自觉参与道德实践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运用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等手段,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过马路"等基础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中华文化教育、青少年读书和文明上网活动,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做好"十大杰出青年"、"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表彰工作,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的扶持,推动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优惠向青少年开放。充分发挥团干部、职业青少年工作者、青年志愿者、"五老人士"的作用,不断壮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队伍。

  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深化青春富康行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五进农家"等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围绕宣传、培训、转移等环节,加大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的工作力度。组织青春富康行动系列招聘会,完成10000名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任务。深化田园小康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和专家库,全年新增200个田园小康项目。深化服务"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四个一百"行动,创建"青春富康行动示范村",引导城市资源、工业资源、优势青年资源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聚集,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和新农村建设。

  5、实施青春建功行动。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当青年突击队、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年完成新增青年高级工2000名,青年技师300名,青年高级技师100名的目标。以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开展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和创新创效活动,发挥青年文明号的引导示范作用。

  6、参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推进青少年环保教育实践,深化保护母亲河、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组织青少年参与环保实践,倡导生态文明。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设100个青少年绿色家园,创建5个省级青少年生态文明示范园。推动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举办青年自主创新论坛,举办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开展"携手港澳台,和谐荆楚行"活动,邀请港澳及沿海青年企业家来我省交流考察、创业发展,组织开展青年企业家"经贸考察县市行"活动,组派青年专家服务团到基层服务。指导武汉城市圈团组织项目联动、资源共享,服务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7、广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继续办好青年相亲文化节、乡村青年文化节和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举办首届社区青年文化节,开展卫生、信息、科技、文艺直通车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联志愿者艺术团送文艺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进军营活动和青联委员民族地区服务行活动,丰富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着力培育推广青年文化精品,大力培养发现青年文化人才。

  8、构建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宣传贯彻《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促进我省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街道)、社区(居委会)五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整合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志愿者的注册与管理,深化项目运作模式,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做好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博览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重大节会的质量和水平。规范招募培训,加强后续管理,实施好大学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做好援外志愿服务工作。实施"大学生假期社区成长计划",组织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和挂职锻炼。

  三、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9、探索共青团承担政府青年事务的长效机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省政府青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加强委员会工作制度建设,研究探索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做好青少年事务规划工作,确定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优先领域、工作项目和保障措施。协调和督促政府各部门支持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协调处理涉及青少年学习教育、就业创业、身心健康、恋爱婚姻、权益保护、犯罪预防等方面的事务。指导各地成立政府青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

  10、服务青少年学习成才。发挥希望工程的品牌优势,开展筹资活动,壮大基金规模。深化"九助贫困大学生"、"关爱城市流动的花朵"、"圆梦行动"、"职业教育助学计划"等主题助学活动,奖励和资助经济困难农民工子女、职教生、高中生、大学生,逐步实现希望工程资助重点向非义务教育阶段转型。继续做好希望小学援建工作,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教育和服务功能。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树立公开透明、诚实信用的公益品牌形象。继续开展"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捐岗位"活动,实施湖北移动千名大学生勤工俭学资助工程,为大学生提供1万个勤工俭学岗位。

  11、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构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打造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平台,以创业带动青年就业。组织青年就业创业专家指导团,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指导,推行YBC、SYB培训模式。争取政府对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设立湖北省青年创业基金,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推广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深化"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进行贴息资助模式的试点。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推进"职业指导进高校"、"百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和大学毕业生公益招聘会等工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平台,扶持一批青年创业团队和创业典型。

  12、推动青年合作交流。发挥青联组织在各界青年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中优秀青年代表的统战联络工作。推进鄂港澳青年交流和学生联谊,组织"青少年事务研习团"赴港澳学习交流研修。承办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活动,促进海峡两岸少年儿童的友好交流。拓展青年交流渠道,做好青年外事工作。落实与波兰库亚瓦滨海省青少年交流框架协议。

  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3、深化"荆楚青少年维权工程"。加强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宣传,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立法调研论证,积极争取省人大在原《湖北省未成年人保护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制订新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促进各级青少年维权工作站向基层延伸,推动"两个中心一条热线"整合升级为12355青少年服务台,打造共青团联系和服务青少年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大力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及时做好个案处理。深化"百岗百区千千结维权行动"、"百万青少年反毒品行动"、预防艾滋病"青春红丝带行动"等系列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积极打造"青春爱心超市",开展"爱心助成长"、"真情助困进万家"、"一助一"等活动,为困难青少年群体和特殊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

  14、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建设,配合做好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工作。推动完善少年司法保护制度,探索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和救助配套机制。认真履行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发挥参谋、协调、督办和指导作用。

  五、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15、巩固和发展基层团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带团建,实施基层团建基础工程,进一步完善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工作格局。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调研考核,推动省委青年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建带团建配套政策的落实。深入推进基层团组织"1+X"项目建设计划,增强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抓住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争取党委和党委组织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以选好配强基层团委(团支部)书记为重点,加强村(社区)级团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位一体"的区域团建模式,加强社区团建,活跃社区团的工作。完善普通高校团学组织体系,健全民办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团建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全省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拓展"两新"组织团建,引导青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推优入党"工作,不断提高"推优"数量和质量。

  16、加强团的队伍建设。加强团员经常性教育,不断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以学校和"两新"组织为重点,加强团员发展工作。加强团队衔接,探索在少先队员中发展预备团员。强化社区团组织属地化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动团支部,做好流动团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落实城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或班子成员兼任团委(团支部)书记的选配要求,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党团员从事团的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团干部上下交流、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做好到(超)龄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对市(州)、县(市、区)团委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街道团组织负责人进行轮训。依托党校建团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载体,不断完善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17、加强团的作风建设。以各级团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团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团的工作向党委反馈和接受青年评价的机制。深化团的领导机关基层联系点工作,开展团干部结对帮扶活动。通过青年接待日、热线电话、网上信箱等方式,密切团组织、团干部与团员青年的联系。

  18、加强共青团信息调研工作。提高信息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发挥信息调研在共青团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强化荆楚青年网的服务功能,搭建与青年有效互动的网络信息平台,推动团属网站的资源整合和整体联动。实施重大调研课题申报制度,推行调研工作项目化运作,设立湖北共青团调研奖。编纂2007年湖北共青团工作年鉴、《湖北方志·政治卷·共青团卷》。

  进一步加强对青联、学联、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指导、规范各类青年组织、社团及中介机构开展工作。加强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省团校)基础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推动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省青年旅行社、省青年交流培训中心等团属事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