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活动宣讲提纲》的通知
鄂青办发 [2011] 32号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16日   字号:【

关于转发《“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活动宣讲提纲》的通知

  共青团各市州、县(市、区)委,神农架林区团委,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省企业团工委,省司法厅系统团委: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落实全团关于“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团中央从54日开始,在全国大中学校组织开展“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活动。为把握活动正确导向,确保宣讲内容符合中央精神,现将团中央印发的《“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活动宣讲提纲》转发给你们,请在组织开展活动中作为基本口径参照。

  共青团湖北省委办公室

  二O一一年五月十二

“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活动宣讲提纲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近代中国遭到世界上几乎所有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国家还在对中国的长期侵略中造成一个为其服务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这个阶级和原有的封建地主阶级一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两个主要的社会基础。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利益的,1927年以前主要是北洋军阀,1927年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他们依附并代表不同的帝国主义利益在中国互相争夺,拒绝和反对任何按照人民的意愿促进中国民主化、现代化的改良方案,因而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统一,也不可能使中国的社会政治有什么进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虽然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其内部始终四分五裂、争斗频繁;虽然在一个时期的特定条件下进行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但很大程度仍受美、英等帝国主义指使。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无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推向深渊。帝国主义、封建买办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迫使全国人民不得不团结自救。中国人民走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在近代历史的前80年,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一定影响,但每一次的直接结局都是失败。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以后,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特别是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中国在20世纪前半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种势力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进行着激烈斗争。一种是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所代表的,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一种是由某些中间派别或中间人士代表的,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向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再就是由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反复检验的结果是:第一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抛弃了,代表这个方案的反动统治势力被推翻了;第二种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它的代表者的多数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只有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郑重的历史选择。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走过的道路是极其曲折和艰难的,中国人民为赢得革命胜利和社会进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五)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长期的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党内曾经盛行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和别国经验的错误倾向,经过艰苦的探索,总结极为丰富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实践经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由此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由于它坚持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和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民主制度,反动统治势力总是凭借强大的武力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种条件,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党从单独地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时起,即以武装斗争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方面的结合,形成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若干小块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党逐步克服以城市斗争为重心、企求速胜的“左”倾错误,将工作重心转入农村,长期以农村根据地为依托,开展武装斗争,并建设了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严格纪律、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程度上远远超过历史上旧式的农民起义武装。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党通过人民战争,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最后赢得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胜利。

  (七)中国的历史条件,还决定了中国革命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对农民的领导,紧紧地依靠和团结广大农民,为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如何处理好同资产阶级的关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党根据对国情的深刻分析,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即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反动的官僚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性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并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和进行坚决斗争的革命政策。党还根据统一战线中各种社会力量的不同特性,以及它们在革命发展某一阶段的不同状况,规定和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保证了革命在全国范围的历史性胜利和中国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一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实现了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结束奴隶般的悲惨生活而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前提。

  (九)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还要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更长更艰难的道路,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又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继续坚持不懈地英勇奋斗。

  二、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面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于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由于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1957年后发生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但是,综观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1)彻底结束旧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国家统一。(2)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4)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5)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6)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7)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不断推进人民武装力量建设。(8)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9)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加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9年,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党和人民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29年。在这29年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胜利地走向未来有着深刻的启示。(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从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判断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4)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5)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6)按照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重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8)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9)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制定和及时调整我国的外交战略,积极创造有利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10)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证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坚持独立自主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前进道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探索本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党是不犯错误的,重要的问题是能否从错误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从来就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善于通过总结教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进而纠正错误,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这固然因为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因为党虽然犯过严重错误,但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学到许多在没有犯错误以前所不懂得或者不真正懂得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197812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47次中央全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1)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2)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7)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8)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9)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10)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1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30多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风波,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无论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党和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近年以来,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都生动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阔步前进的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30多年的创造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1)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3)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4)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5)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6)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7)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8)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9)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10)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多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党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这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永远保持和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四、当代青年学生要学党史、知党情,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建党90年来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在开创祖国美好未来的征程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不断增强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当代青年学生要全面学党史、知党情。通过学习党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充分了解和认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了解和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了解和认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认识到这个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高度理论自觉的基础上坚定社会主义必胜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要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切实增强历史感,善于用历史的逻辑、历史的视角和历史的思维方式,从历史的跨度和合理的历史比较中分析看待问题,深刻认识到党的不同阶段的历史是不可分割、一脉相承的,正确看待党的昨天、今天和未来,正确看待党的历史主流和本质。

  当代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通过学习党史,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找到的一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学党史、知党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要善于思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要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总之,当代青年学生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宣讲建议参阅资料:

  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

  2.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

  3.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4.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5. 《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6.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