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华同志在2007年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9日   字号:【

建体系  聚资源  强机制

全面提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毕华同志在2007年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湖北是高教大省。自2004年以来,湖北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迎来了大学扩招后的毕业高峰期,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突出。就业问题是青年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团省委一贯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在省委和团中央的领导下,以“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为统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体系,探索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全程系统服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工作作法有三个方面。

一、健全体系,构建整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

  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重点,紧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构建学生全员受教育、全程有活动、校内与校外相衔接、团省委与基层互动的工作体系。

  一是实施“四个一百”行动。

  广泛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创业典型、知名人士走进校园,开设“百家讲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每年为大学生提供10000个见习岗位、10000个助学岗位、10000个就业岗位,推进就业创业“百企万岗”。

  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计划、西部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选调生计划等工作,动员组织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百校千村”行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以大学生素质拓展、创业项目转化、创业典型示范等为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不断丰富“百业拓展”,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二是强化全程系统服务。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组织开展新起点、新目标、新发展的“三新”主题教育、职业设计导航、就业素质评价、岗位见习实习、就业直通车等活动,在观念引导、素质拓展、能力培养、岗位实践等多方面进行分类指导,把服务大学生就业贯穿于大学教育的不同阶段,落实到团的工作项目和活动阵地中。同时,注重结合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群体的情况和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做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女大学生、高职高专类学生、大学生创业团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服务,努力实现培养一批、带动一批的工作目标。

  三是推动相关政策衔接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统一部署中,对团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给予明确政策支持。团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14家单位下发通知,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保障、就业信息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深入推进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通过努力,我们逐步建立起与政府就业体系相衔接、具有共青团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格局。

二、整合资源,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水平

  市场细分和整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专业人做专业事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团省委坚持项目化、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工作方向,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组织、人才与公信力优势,集中有限的团内资源,造声势、打品牌、树形象,吸引和凝聚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抓服务、带工作、促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使我们的工作覆盖和惠及了更多的大学生。具体做法有三个:

  一是以品牌撬动市场。认真策划活动,把活动提炼为项目,把项目经营为品牌,适时设计推出吸引力强、自转力强的工作项目。“百企万岗”、“六助、七助贫困大学生”、“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捐岗位”、“校园励志报告会”、“青年创业论坛”等品牌工作,新颖活跃,蕴含了团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创造热情,一经推出,广受关注,政府机关、金融单位、大型企业、中介组织纷纷成为我们的紧密合作伙伴,提升了团组织在市场中协调应用资源的能力。

  二是以媒体影响社会。大学生就业是媒体关注的热点。我们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重磅出击”,与《楚天都市报》联合开展的六助、七助贫困大学生活动,每次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与《武汉晚报》共同实施的“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捐岗位”活动,直接筹资663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与《武汉晨报》联合开展的“百企万岗”行动已历经三届,累计策划30个整版强力推进。媒体的支持带动了社会的参与,2006年,我们举办校园励志报告会46场,创业论坛22场,“职业指导进高校”系列讲座19场;举办大学生就业见习对接会2场,直接提供见习岗位3457个;举办“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捐岗位”大型公益活动3场,直接提供岗位5020个;实施“湖北移动千名大学生勤工俭学资助工程”,为全省74所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岗位1000个,提供见习补贴160万元;举办“百企万岗助和谐”大型公益招聘会,面向全省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0147个。全省各级团组织2006年共计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0976个、勤工助学岗位11234个。

  三是以专业合作提高服务水平。走社会化服务的路子,不仅使我们获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也提高了我们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一大批优质企业和热心人士的加入,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也使团组织的工作电话成为“加盟热线”、“咨询热线”;我们设立了总规模1000万元的“弘博软件就业基金”,长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依托劳务市场、人才市场、专业培训机构,实现分工合作和专业化运作,提高了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效能,降低了大学生见习、求职、就业的费用和成本,保证了签约率和就业成功率,减少了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

三、完善机制,形成规范化发展的工作态势

  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我们努力克服浮躁心理,力避短期行为,把机制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从源头抓起,强化过程控制,狠抓项目落实,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沉淀下来,形成一定的成果。

  1、建立组织协调机制。联合省直机关厅局成立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协调、业务指导与交流合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团省委作为代表和维护青年学生权益的群团组织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各项政策的落实。

  2、强化目标管理措施。将“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推进‘百企万岗’见习生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一万个就业见习和一万个勤工俭学岗位”确立为省级工作目标,在省委与团省委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将省级目标分解到各地各高校,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工作有规划、活动有目标、层层抓落实。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党政评价、社会评价、青年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出实招,结硬帐,强化对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考核。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考核:一是在企业加盟、企业审核、岗前培训、跟踪服务等方面逐步形成规范;二是推行定期登记见习岗位、勤工助学岗位制度,以上报台帐、电话抽查等形式,监督检查基层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具体落实情况;三是在年终工作考核中突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与相关评优评先挂钩,形成有力的示范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