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菊华同志在共青团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9日   字号:【

抓服务  办实事  求和谐  促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全省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肖菊华同志在共青团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 

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共青团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贡献力量。 

  省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省委副书记陈训秋同志多次听取汇报,对团省委工作和全会筹备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今天,陈书记还将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我们要把省委的关怀化作前进的动力,进一步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做好工作。团省委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要点已经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印发大家,请大家在会议期间审议和讨论。下面,我代表团省委常委会,就当前工作的形势、任务和要求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湖北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 

  回顾本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全省共青团工作从开局、推进到深化进程,我们在省委和团中央的领导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课题,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中求作为,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工作,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共识,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 

  一是紧紧围绕党政中心任务,谋划和开展好团的工作。各级团组织紧扣加快发展、促进崛起的目标任务,围绕“三农”工作、工业兴省战略、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等党政关注的大事,投入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青春富康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共青团招商引资、海外学人回国创业、保护母亲河等工作。通过这些项目和载体,提高了团的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是牢牢把握青少年成长发展需求,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面对青年选择、青年群体结构和青年需求的多样化,我们坚持把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希望工程、“百企万岗见习生计划”、就业直通车、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聚合各方力量,为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创业、权益保护等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较好地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是不断深化团的品牌工作,扩大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影响。品牌工作凝结着团组织的智慧和创造。各级团组织集中力量打品牌,同心协力创品牌,坚持不懈推品牌。“走进社区”服务接力行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拓宽了青年志愿服务的活动领域;实施“信用建设示范行动”和“创岗助业计划”,丰富了青年文明号的品牌内涵;希望工程、“十杰青年”评选等工作充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吸引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坚持项目化驱动、社会化运作,进一步提升了“手拉手”、“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品牌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四是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拓展团的工作领域。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积极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适应青少年群体的变化,在未成年人、进城务工青年、高层次青年人才、问题青年等群体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引导、服务维权、团结凝聚等工作,更好地反映和兼顾不同青年群体的利益需求。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新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不断完善团的组织体系和组织结构,扩大团的组织和团的工作覆盖面。开辟网上教育阵地、工作阵地,提高对外交流交往水平,拓展了团的工作视野,增强了团的工作活力。 

  五是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切实改进作风增强能力。各级团的领导机关不断增强基层第一的意识,把履行领导职责与抓好具体执行结合起来,围绕全省团的工作的总体目标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积极成效。团省委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廉洁型、文明型“五型”机关的目标,带头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对基层的联系、指导和服务,办会、办培训坚决不允许给基层增加负担、向基层转嫁负担。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团省委书记办和各部门确定了各自的基层联系点,通过制定方案、直接指导、投入人财物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真心实意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 

  对过去实践的总结,既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更昭示着我们的责任。在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全省团干部一级带一级,一任接一任,创出了湖北共青团工作的特色和精品。我们宣传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典型,宋芳蓉、陈春晓、徐本禹、萧栋栋、毛建东等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当代湖北青年的风采,在全省乃至全团、全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创造形成了一批先进工作品牌,如宣传思想战线的青年学理论活动,青工战线的“岗队手号”,青农战线的“项目+基地+人才”模式,学校战线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社区共青团工作中的“东亭经验”,江汉油田青工的“自主设计、达标成才”等等,都充分发挥了本地本系统的特色和优势,达到了党政肯定、青年欢迎、社会认可的效果;我们总结推广了一批有效的措施做法,团中央曾先后在我省召开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文明号卡服务助万家、青少年维权岗、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工作推进会、现场会,充分肯定了湖北的先导性经验。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更是我们赶超的目标和动力。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共青团事业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有丝毫的松弛和懈怠,没有任何理由让团的工作在我们手上削弱和后退,而只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有所突破。 

  在与全团的横向比较中,我们更应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从省委开展的学江浙、解放思想大讨论,到我们组织团干部到上海、浙江学习考察,大家都强烈感受到一种工作理念的碰撞,也经受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在比较中,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这些差距和不足,体现在工作理念、工作手段、组织运转方式以及团干部作风等诸多方面。决定发展的不是环境和机遇本身,而是适应环境、抢抓机遇的能力。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我们要树立信心,奋起直追,尽力缩小差距。怎么比,怎么学,正如省委俞书记多次指出的,“要比较,但不能盲目攀比”,“要学他们一些带根本的实质性的经验,学习他们在发展上的紧迫感、工作上的责任感”。我们要把这种紧迫感、责任感反映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上,落实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 

  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新的起点,我们要从团情、省情出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认真思考湖北共青团工作“从何处来、正在何处、向何处去”的问题。刚刚召开的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实现湖北又快又好地发展和促进和谐湖北建设,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力度,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我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思发展、思和谐、思创新、思崛起,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在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抓落实,可谓千帆竞发,不进则退;慢走一步,差之千里。与党政部门、其他群团部门乃至一些社会组织相比,团组织获取资源的途径有限,服务能力不强;团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措施不够有力,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和效果。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够、落实不够,是全省共青团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浮躁情绪和短期行为,是全省共青团工作最大的敌人;脱离青年,边缘化,是全省共青团工作最大的危险。找准科学定位,才能奋发有为。我们要在全省争地位、全团争一流,就必须牢牢把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的要求,科学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忧患意识,把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作为对自身能力的检验、作风的检验、素质的检验,抢抓机遇,躬身实干,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全省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全省团的工作主题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教育引导、团结带领好青年,把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要积极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作为青年自己的主体组织,既要带领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又要反映青年的意愿和呼声。“十一五”时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四个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各种矛盾集中和多发的时期。我们要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青年、发展依靠青年、发展惠及青年,找准聚焦点、明确结合点、把握着力点,坚持不懈地抓服务、办实事、求和谐、促发展,切实解决好团的工作“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的问题,努力使全省团的工作实效有明显提高、工作特色有明显增强。 

  抓服务,是我们增强凝聚力的基础。竭诚为青年服务,是团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科学教育青少年、正确引导青少年,为党的事业凝聚力量,就必须寓教育于服务之中,更好地倾听青年呼声,反映青年意愿,解决青年问题,依靠具体有形、丰富多样的服务团结凝聚青年; 

  办实事,是我们扩大影响力的途径。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能不能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决定着团组织和团干部的作为和地位。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实干成就事业,以作为求得地位,树立起团组织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形象和口碑; 

  求和谐,是我们提高战斗力的保障。追求共同事业的深厚感情,充满青春活力的真诚交流,是团组织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征,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共青团“情结”。我们要促进团组织的上下互动、新老互动,促进团组织与其他组织、社会各界的协作,把共青团的和谐文化、和谐氛围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建设和谐组织、和谐队伍。 

  促发展,是我们激发创造力的核心。发展是第一要务。要把团的事业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党政中心和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激发创造热情与发展活力。 

  坚持抓服务、办实事、求和谐、促发展的工作主题,就是要把抓服务作为工作的重要手段,把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把求和谐作为工作的强大动力,把促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用这一主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这一主题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坚持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团的干部流动快,能否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愿不愿意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仅关系到本地区、本单位团的工作的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团的事业的兴旺发达。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团干部身上是否得到体现,主要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基层、基础的事做好了没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虽然做起来周期长、难度大,不那么“显山露水”,但却是团的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团组织和团干部的职责所在。越难越要做,不能拈轻怕重,只干“表面风光”的事情。事实上,基层、基础性的工作没做好,表面上也很难风光起来,一时风光也是空中楼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就要沉下身子,扎扎实实地抓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多掌握一些青年的动态和需求,多培养一些工作骨干和青年骨干,多培育一些具有自我运转能力的基层组织。在这些方面,不能全年不闻“动静”,不见“身影”。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希望大家多深入基层,多深入青年,在打牢工作根基的过程中,练就做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硬功夫。 

  二是做了一些起长远作用的事没有。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超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着力解决影响工作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防止全年工作陷于几项具体活动。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千方百计为基层提供必要的支持。给继任者留下业绩而不留包袱,留下希望而不留隐患。团省委将下大力气做好争取政策、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等长远性的工作,为全省团的工作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做好最直接、最现实,党政最关注、青年最关心的事情。这实际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青年观的问题。我们为党做青年群众工作,就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青年为本,把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青年的工作做得越好,服务大局的贡献就越大。面对青年在工作、学习、心理、维权等方面的具体需求,面对部分青年上不起学、就不了业、得不到培训、拿不到工资等现实状况,我们的一个行动将胜过一打纲领。各级团组织都要力所能及地为青年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最大限度地帮助解决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实际困难。对当前涉及青年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都应当关注,应当讨论,应当主动化解。 

  针对青年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趋势,我们要善于在服务青年中凝聚青年,在工作中与青年愉快合作到一起,在学习上与青年平等交流到一起,在生活里与青年融洽交心到一起。对每一个团干部而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最直接的责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青年心中有杆秤。我们相信,带着感情去做好这些事情,将会使青年进一步认识到团组织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并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和参与我们提出的更高的任务。 

  ——坚持做好共青团能为、善为、有所为的事情。这实际上是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问题。团的工作层面和工作项目很多,我们不能包打天下但一定要有所作为,我们的能力大小不一但一定要尽力而为。要正确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处理好人少与事多的关系,把握重点求突破,集中力量打品牌。 

  能为、善为,就要把共青团的强项和优势用足、用活,不断推出感召力强、内容鲜活、特色鲜明的精品活动;就要树立“大宣传”的理念,确定时代感强、催人奋进、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提高整体策划和宣传报道水平,加大舆论宣传的深度和力度,营造共青团重点工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实现团的活动效益最大化。 

  有所为,就要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每一年、每一个阶段能够完成几件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工作。要设计推出社会性强、自转性强的项目,通过项目整合和吸纳社会资源,获得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要充分依靠基层,放手发动基层,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激活基层的能动性。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力戒“频道”换得太勤太快,加强上下沟通,保证重要口号一齐喊、重点工作一起推,形成合力,打响品牌,有所作为。 

三、把握好2006年工作的几个重点方面 

关于今年的工作,团省委2006年工作要点已经作了全面部署。下面,我强调一下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团结动员广大青年投身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对团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也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把培育新人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发挥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培育新人,就要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的创造激情和建设热情,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培养和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努力谱写新一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奋斗之歌。着力培育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青年经纪人三支农村青年人才队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机制和方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继续下大力抓好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工作,加强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用工单位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团组织的联系和协调,推进“青春富康行动”的项目化运作,继续实行层层分解、考核结账的办法,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的培训转移任务。同时,把共青团所能调动的城市资源、工业资源、优势青年群体资源向农村、农业、农民聚集,多做让农民受益的事。 

  (二)广泛开展青少年自主创新活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团组织要围绕发展创新文化,开发人才资源,营造青年创新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带领青年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施展才华。 

  各级团、队组织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的要求,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热情。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通过青工技能大赛、“五小”、“挑战杯”等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创新实践能力,着力抓好高技能青年人才、创新型青年人才和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和举荐工作。为青年创新提供信息、资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青年在自主创新方面的贡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着眼于建设现代制造业聚集区的目标,在青年企业家中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企业,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中增加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的含量,鼓励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提高技能、创新创效,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努力促进和谐湖北建设。就学、就业和维权,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促进青少年的教育公平,推进希望工程的深化和发展,不断壮大基金实力,扩大救助范围。继续开展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捐岗位的活动,为他们自强自立、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帮助;着眼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进一步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岗助业计划”,开展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开发青年就业岗位。以“百企万岗见习生计划”为重点,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帮助大学生增加职业经历,提高就业竞争力;着眼于依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未成年人维权服务中心、进城务工青年法律援助中心、12355热线为依托,构建青少年维权服务网络,配合有关方面帮助解决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拖欠进城务工青年工资、强制超时劳动等具体问题。全面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坚持用综合治理的机制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巩固和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推进团建创新与基层活跃。进一步调查了解基层团组织设置和团干部配备情况,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为全团抓基层、基层求活跃提供决策依据,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围绕党建的任务抓好团建,积极争取政策,加强保障;进一步推进团建创新,适应农村改革和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新形势,适应中小城市社区不断发展、青年结构复杂等新情况,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特别是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迅速发展的新趋势,在基层团建中引入党建的理念、思路、机制和做法,通过加强基层联系点工作、确定团建创新试点单位、加强团内民主建设等途径,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形式、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进一步巩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把好的活动形式和服务项目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使团员受教育、青年得实惠、工作见成效;进一步加大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对全省乡镇和街道团委书记进行一次普遍轮训,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四、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制度 

  抓落实,才能见成效;抓落实,要靠作风、靠能力,更要靠制度、靠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制度、机制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团的工作落实不够,主要还是缺乏一套科学严谨的制度来约束,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推动。只有健全抓落实的各项制度,才能取得抓落实的真正效果。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抓落实,领导是关键。领导者不仅是决策的主体,更是抓落实的主体。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是各级委员会在民主集中制下的领导。强化领导责任制,团省委要首先带头,扎扎实实做好出思路、出政策、抓服务、抓落实的工作。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惰性思维,做到抓要事、攻难事、成大事。团的各级委员会要善谋全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抓起,对重点、难点工作,要采取相应措施,一抓到底。各级委员会的书记作为“一把手”,要增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仅要善于作决策,更要善于抓落实,注重发挥好委员会集体的作用,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二是推行目标责任制。目标就是追求,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工作就不可能有较大的起色。各地各单位对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要进行分类、分解,处理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促进和保证重点工作的落实。为什么大家感到团的工作比较虚?主要还是目标责任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我们要借鉴政府部门的做法,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制、督办制、奖惩制等,着力解决团的工作职责不清、奖罚不明,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团省委机关将探索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人、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间,并进行量化考核;探索对各地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目标化考核,建立一套责权清晰、科学合理的责任体系,做到检查有内容、考核有手段,以目标增动力、以实绩论英雄。 

  三是完善信息反馈和考评激励机制。过去我们一些工作没有很好地落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决策前的信息收集和执行中的信息反馈。有的是决策前没掌握实情、不考虑基层实际,提出的思路、制订的措施要么只是花样翻新,没有实际内容,要么在纸上完美无缺,实际中操作性不强,这样的决策在“出门”之前就注定了落空的命运;有的是在执行过程中照抄照转,满足于当“吹鼓手”、“二传手”,没有跟踪落实,没有具体抓、抓具体。古人所谓“良法美策贵在能行”,讲的就是制定决策和落实决策的道理。下一步,要努力把信息反馈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信息反馈来促进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团省委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对调研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强调重大工作决策前必须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听取基层意见;要继续抓好工作的督促检查,通过督查找准问题,加强指导,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原有决策。督查要到基层、到一线,要严肃认真、直接有效。你认真起来,别人就不敢马虎;你心中有数,别人就不敢糊弄。 

  要坚持党政评价、团内评价与青年评价、社会评价相统一,通过各种方式把工作的目标、责任、结果进行公开,接受大家的比较和评判。强化团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工作考核,把团的重点工作和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反馈到同级党委,使抓落实的工作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努力完善激励机制,以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落实好、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市州团委班子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 

  为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带动基层抓好工作落实,团省委承诺,在2006年集中力量办好六件实事: 

  1、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青春富康行动”,实施“四个一百”工程。“青春富康行动”全年实现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10万人次、转移农村青年13000人的目标。“四个一百”工程即大学生社会实践“百校千村”新农村建设帮扶计划、“百号行动”、百人计划、“城乡百校手拉手”活动。具体内容为:组织全省100所高校,以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的方式对口支援1000个村;组织全省100家青年文明号集体,结对帮扶100个村,为每个村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以小额贷款等方式扶持100名农村青年能人,由每名扶持对象带动一批农村青年;在全省选择100所基础较好的城市小学与100所农村希望小学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帮助农村地区提高教育水平、改善教学条件,解决农村贫困少年儿童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促进城乡少年儿童互学互助; 

  2、积极开展“青春建功行动”,完成培养高级工2000名、青年技师200名、青年高级技师100名和扶持500名青年创办中小企业、开发就业岗位10000个、提供就业创业服务10万人次的目标; 

  3、做好资助贫困青少年就学工作,团省委本级实现希望工程筹资80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0所、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8000人的目标; 

  4、大力开展“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捐岗位”活动,抓好“百企万岗”见习生计划,为大学生提供20000个就业见习和勤工俭学岗位;    

  5、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建设,加大“进城务工青年法律援助中心”、“未成年人维权服务中心”和“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建设力度,实现市州建成率100%的目标,积极为青少年提供维权服务; 

  6、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实现全省100个试点社区未成年人无犯罪、无吸毒、无艾滋病、无辍学的目标,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闲散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做好预防工作。 

  团省委将千方百计拓宽渠道、整合资源,加大协调督办、跟踪落实的力度,通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力保六件实事如期完成,向全省团员青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次会议,我们将增选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做好团的工作,我们的委员会、常委会责任重大,各级团的领导干部责任重大。全省团的工作能否有新的发展、新的成效,关键取决于我们的状态。省委始终把广大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省委俞书记的讲话和文章多次指出:“事在人为,人在有志,志在奋斗。目标的实现,要靠脚踏实的工作。”多次强调:“要甘于寂寞,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我们看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他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看他能否在困难中找到办法和出路,能否在工作中创造新鲜的经验。”团干部作为党的干部的组成部分,学习领会这些要求,格外发人深思。当前,团的各条战线都在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谋划和推进工作,我们大多数同志都在脚踏实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但不可否认,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拘泥于个人进退得失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功利意识强的问题,以及作风不够深入扎实等等。凡此种种,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从思想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正确认识团的岗位,客观分析自身成长,以事业为重,以奋斗为荣,珍惜岗位,善待工作。是党组织的信任和青年的期待,把大家推到了现在的位置上,可以说,是机遇更是岗位造就了我们。“业患不能精,行患不能成”。我们要讲学习,也要讲实干,要用一辈子的精神,做好一阵子的工作,不断增强为党工作的意识和自觉性,增强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团的岗位是洋溢着激情、充满了感情的岗位。要讲感情,更要讲原则。不讲原则的人,是最危险的人;不讲感情的人,是最可怕的人。我们决不能在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中懈怠了创造精神,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中涣散了奋斗意志。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通过实践锻炼,增强思想教育、组织动员、协调联络、真抓实干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工作、处理社会事务、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成长为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 

  各位委员、同志们,“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美好前景激励着我们。做好2006年的工作,我们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实现全省“十一五”奋斗目标、建设和谐湖北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