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遵义会议会址到苟坝会议会址,从“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文化艺术馆到娄山关战斗遗址,7月15日至21日,在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雄的带领下,12名青马学员前往贵州开展“青春长征 青马黔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用脚步追寻红色记忆,推动“行走的思政课”走深走实走心。
一处处红色地标见证一段段生动的历史,一个个英烈的故事感人肺腑,一封封红色家书震撼人心……把思政课上到了学生的心坎里,“行走的思政课”让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坚定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红色寻根,身临其境感悟精神谱系
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沧桑岁月引人深思回味。89年后,当学员们瞻仰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革命旧址,重走“毛泽东小道”,人间正道在历史的天空中愈发耀眼,在世事的变迁中更加笃定。
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境内召开的共有四次重要会议,按时间先后分别是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四个会议会址,系统掌握红军长征的重要时间节点,深刻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意义。
黎平会议作为“伟大转折的曙光”,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探访这段特别的红色记忆之源,了解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三个第一次”,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第一次战略转兵—黎平转兵、第一次大整编—黎平整编。
猴场会议上承黎平会议,下启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重大会议,被周恩来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纪念馆内一幅幅泛黄的文献、一件件斑驳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真实还原了历史场景,成员们对我党在“伟大转折的前夜”这段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猴场会议后,中央红军以势不可挡之势,抢渡乌江,攻占遵义,翻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历史文物、照片和视频资料等展示,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成员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深切感悟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信仰,深刻理解“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和历史转折意义。
走进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无数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成员们在纪念碑前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字字千钧,神圣豪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心和决心激荡在每一名成员的心中。
苟坝会议是一盏马灯,见证了改变红军命运的又一次抉择。在苟坝会议会址,“毛泽东小道”背后的故事令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毛主席的军事才华,正是由于他对自己判断的坚决主张,携着马灯深夜探访周恩来同志,说服其撒销了原计划第二天攻打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从而避免了中央红军可能遭受的一次重大损失。“毛泽东小道”连着的不仅是苟坝会议的会址,更是中国革命的“正道”。
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访址寻根,以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历程为线索,在其中寻找力量、确定方向、觉醒信念,准确把握和理解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感悟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的重大意义。
结对共建,两校交流擦出思政育人“新火花”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不是写在书本里的概念,而是我们党领导红军用生命和热血浇灌的火热实践,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此次实践,实践团成员与贵州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青春长征实践团队结对共建,前往“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文化艺术馆参观学习。
场馆由《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多彩飞越》 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红飘带·伟大征程》由6个篇章构成,以无名英雄、血火洗礼、伟大转折、砥砺征途、胜利丰碑、新时代新长征为主题,以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的伟大史诗情景。
两校青年身临其境感受“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体验长征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深刻感悟革命英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情怀,坚定以青春之力、以青春之志勇担时代重任、建设祖国的信念。
学校双方围绕探寻当代青年大学生赓续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开展课题调研,同时开展“实践当中话成长”分享交流活动,一起构建思政磁场,释放思政魅力,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拓展校园“大课本”,发挥育人“大能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学生在现实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此次的联学联建、行浸式体验学习中,以跨校合作的方式在社会实践中打好组合拳,两校青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接续传承长征精神,以昂扬拼搏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命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探访遗址,娄山关解锁长征“精神密码”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娄山关西风台,实践团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地朗诵《忆秦娥·娄山关》,听李志雄为大家讲述遵义会议后红军取得的第一场大胜仗——娄山关大捷,一起追忆难忘的峥嵘岁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娄山关,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关口,1935年红军在这里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战斗,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提供了保障。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成员们参观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词墙、烈士纪念碑、小尖山、战斗遗址、长空桥、纪念林等地,深入了解了红军长征中娄山关战役的历史背景与深远意义,以及战役中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
在娄山关战斗遗址,实践团成员们沿着红军曾经的足迹,重走那段承载着无数热血与光荣的长征路,切身体会长征精神的磅礴力量。每一处战斗遗址、每一块纪念碑石,都是鲜活的历史教材,激励青年学子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实践团指导老师肖乐维表示,“今年是长征出发90周年,希望大家这一路走下来,能牢记长征历史,用好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这一‘教科书’,将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与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相贯通,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建功成才。”
与时俱进,学习传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人们再一次深刻感知改革激荡的磅礴之力。正在贵州的实践团热切关注全会进程,了解全会动态。
7月19日晚,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雄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带领实践团成员第一时间领会全会精神,详细解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进行系统说明。
李志雄强调,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要发挥在时代洪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将红色基因融入具体实践,将革命精神化为实际行动。
实践团成员高度评价全会成果,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满期待。
实践团成员、学校第七期青马班班长陈好表示,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自己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此次‘青春长征 青马黔行’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采取研学、导学、践学的方式,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带领青年学子实地寻访,在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的“五个一”实践任务中,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实践团指导老师、校团委书记刘伟华介绍。
下一步,湖北科技学院团委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形成“思政教育+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依靠理论灌输的路径依赖,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着力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打造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现实的场景、鲜活的事例、火热的生活、亲身的体验中“学思践悟新思想”,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把牢青春航向、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