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的通知
鄂青办发 [2011] 25号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26日   字号:【

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江汉油田团委,各大专院校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

  现将《2011年全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件:2011年全省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

  团省委办公室

  2011420

2011年全省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共青团学校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省委群团工作座谈会、全团学校工作会议和团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工作”为主题,以“传承、创新、跨越”为主线,以思想引领、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和团学组织建设为重点,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在坚持普遍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提升影响力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宽度与深度,提升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以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1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五四”前夕,邀请省委主要领导接见基层建功、自主创业优秀大学生代表,并为湖北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100场“与祖国共奋进、与荆楚同发展”形势政策报告会、500场“与信仰对话——党史报告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足迹,正确认识国情,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举办“共享成长”励志报告会,开展与党政领导面对面、与道德模范面对面、与杰出青年面对面、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面对面等系列活动,引领青年学生坚持理想、崇文尚德、笃学进取、全面发展。实施学校共青团思想文化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分类引导的路径与载体,构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分类引导工作体系。举办大学生社团文化节,打造融合思想性、教育性、时尚性、创新性的青年学生思维表达、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素质拓展、社会交往的综合平台和自主秀场。

  2、加强和改进中学(中职)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举办“启明学堂”中学生成长励志巡回公益报告会,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学生特点,以启发式教育、参与式教育为理念,广泛开展公民责任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组建由道德模范、优秀青年、专家学者、教育名师、公益人物、杰出校友等方面典型人物组成的中学生成长导师团,寻访“启明之星”和“启明使者”,引导中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开展荆楚学子故乡行、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系列活动,深化18岁成人礼主题教育活动和中学生“四个一”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大力推进学校共青团“红网工程”。提高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主动性和专业性,抓好《大学生动态》、“我的青春我的团”网站、团学电子杂志、红色微博(群)等重点载体建设,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尽快实现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推进学生思想舆情动态信息收集、监测、引导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团干部、学生干部为重点的学生舆情信息、网络评论队伍,实施春、秋季新学期和敏感期学生思想动态滚动调查和值班报告制度,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和网络学生舆情的收集,开展全员、全程、全域的网上思想引导,配合党政抓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

  4、抓好学生典型选树工作。开展第二届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第四届湖北省中学生“文华科技”品学奖等评选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评选,通过身边的典型引导青年学生自立自强、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奋发成才。联合省委组织部举办献身基层建功立业典型周新武事迹报告会,进一步抓好郎坤、许大卉等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不断拓展典型教育的广度、深度,进一步突出典型的时代性、示范性、群众性、可学性。

  二、以培育文化、提升能力、搭建平台为重点,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1、培育就业创业文化。开展“新起点、新目标、新发展”入学教育,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优秀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形势政策,鼓励广大青年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联合湖北经视打造求职电视节目《天生我才》,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传播健康的职场文化。联合新华都基金实施“蓝天工程”,重点面向省内二本、三本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和辅导。

  2、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深入实施“学见计划”,继续联合中国联通湖北分公司开展“青春在沃·学见计划 ”大学生暑期见习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组织开展第八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赢在起点”大学生创意企业未来之星选拔赛、大学生暑期就业见习“双选会”、康腾全国高校学生商业案例分析大赛、“益体网”创业大赛,认真抓KAB项目在湖北的实施工作,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提高企业岗位质量和岗位成功对接率为重点,在市州和高校举办15场“百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公益招聘会,为大学生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湖北省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平台作用,着力在高校开展创业培训、项目培育等相关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吸纳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

  三、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助力湖北跨越式发展

  1、开展“情系老区、思源奋进”主题实践活动,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重点,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十万青年重走大别山”活动,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原则,重点抓好形势政策宣讲、支医支农支教、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可行性调研、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等活动。

  2、推动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共青团在开展社会服务中的生力军作用。以选派高校挂职干部到县级团委任职为契机,推动学校尤其是高校共青团与市县共青团开展校地共建、城乡联建活动,实现工作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大学与中小学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重点抓好农村中小学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结对工作;组织动员高校青年教学科研人员和优秀大学生广泛参与“两圈一带”战略实施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3、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广泛动员青年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社会公益、文明创建、节会组织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和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志愿者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会公众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踊跃参加“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志愿服务,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建功立业,实现价值。不断深化“三下乡”、“保护母亲河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等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利用品牌载体吸纳学生参与,提高品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青年学生志愿者工作组织、队伍、机制、阵地建设,加强对青年学生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和公益社团的指导与帮扶,加大优秀志愿者典型事迹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和工作合力。

  四、深入开展党团共建、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战线团的自身建设

  1、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根据高校、中学、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和育人目标,以“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争当优秀共青团员”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扩大组织覆盖、提升组织活力,增强团员意识、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大学生团员了解国情,提高素质,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努力学好课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中学生团员着眼全面发展,努力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带动和帮助周围同学共同成长进步;引导中职生团员着眼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努力掌握必需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社会化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加强民办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和中学中职团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以推动五个基本建设(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基础,认真抓好普通高校、中职学校团建有关文件落实的督导。适时召开全省民办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共青团工作座谈会,研究加强新形势下民办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团的工作联系指导、学习交流、督促考核的措施和办法。联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强中学中职团建重点工作,调研起草、下发《加强和改进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的意见》、《中学中职共青团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等文件,组织开展全省中学共青团工作示范学校创建评选活动。

  3、大力开展团学干部培训。联合中央团校举办湖北省学校共青团骨干培训班,在省内分片区举办中学中职团委书记培训班,举办2011年“荆楚英才学校”湖北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将培训与研讨、培训与实践、培训与拓展相结合,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培养一批政治可靠、作风扎实、业务精通的团学干部。

  4、加强对学联、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指导。认真筹备省学联第十次代表大会,做好全省学联组织换届选举的指导工作,努力使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成为广大学生学习民主、体验民主、参与民主的过程,扩大学联组织影响、增强学联组织活力。加强省学联制度建设,探索建立面向学生骨干、学生典型、特殊困难学生等各类学生群体联系制度。加强学联队伍建设,完善学联干部选拔管理,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相结合,让学联干部在工作中经受锻炼、全面发展。加强学联文化建设,完善省学联网站,开展省学联LOGO设计征集评选活动,打造学联形象品牌,探索手机报、网络社区、微博、DM杂志等新媒体形态的运用,努力建设覆盖面广、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文宣体系,全力打造线上与线下的“青年学生之家”。探索支持优秀学生社团发展的机制和措施,引导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