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祥同志在2008年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29日   字号:【
发挥优势    打造品牌
扎实推进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湖北省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经验交流材料
 
共青团湖北省委
(2008年1月)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大学生骨干是这项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湖北是高教大省,现有高校122所,在校学生117万。我们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近年来,在团中央和省委的亲切关怀下,我省涌现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徐本禹,“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赵传宇,“全国十大孝女”刘芳艳,“全国三好学生标兵”张胜凯等一大批学生典型,充分展示了荆楚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根据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统一部署,湖北团省委于2007年5月20日正式启动“荆楚英才”大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现将我们做法作汇报:

  一、高度重视,明确工作思路

  省委高度重视青年学生培养工作,与团省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确定为团省委重点工作。省政府建立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每位省领导联系一所高校,每年为师生作1到2次形势报告,并不定期就社会热点、学生学习生活问题与同学们交心谈心。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俞正声多次为大学生作报告,省领导杨松、张昌尔也经常深入高校调研。团省委将省级目标分解到各地各高校,制定《“荆楚英才”大学生骨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投入二十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从制度、人员和经费方面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做到工作有方向、活动有计划、层层抓落实。
我们多次开展大学生动态调研,不断完善大学生骨干培养计划,形成了“12345”的工作思路。具体来讲就是:确定“一个培养目标”,即“理论上有提升、能力上有提高、学生中有威信”;坚持“两个工作理念”,即“以生为本”和“学生自主”;建立“三级培养格局”,即省、校、院(系)三级培养;探索“四项工作机制”,即培养对象与选拔机制、课程设置与培养机制、跟踪培养与考核机制、宣传激励与举荐机制;实施“五大培训模块”,即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实践锻炼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训练模块、管理技能培训模块、心理健康教育模块。

  二、精心组织,实施系统培训

  结合各高校传统优势和学科特色,我们集中安排全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到各高校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轮训,培训安排在周末进行,每1至2周集中培训一次。一是精心选拔学员。2007年4月,团省委下发《举办“荆楚英才学校”首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通知》,从全省2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选拔58名优秀学生代表参加培训;二是严格培训管理。选派团省委干部担任班主任,民主选举临时团支部和班委会,研究制定 《学员管理办法》;三是配备成长导师。聘请党政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大学生成长导师”,建立专家资源库,为培训工作长期开展储备优质师资;四是科学评价考核。制定《学员量化考核标准》,从理论学习、拓展实践、研究发展三个环节,从到课情况、学习笔记、活动出勤、实践参与、调研报告、课题研究、培训体会七个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五是建立信息平台。建立“荆楚学子网”、QQ群,编辑培训简报,发布培训信息,整理学习资料,分享学习心得。

  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针对学生骨干特点和青年成长规律,我们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培训活动。一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昌尔出席开班仪式并作《时代与责任》的形势政策报告,副省长蒋大国出席结业典礼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徐敦楷教授分别以“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化与当代青年的使命”、“做一名视野广阔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题作讲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明显改善;二是做活社会实践锻炼。通过武汉市青菱乡敬老院志愿服务、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考察、暑期赴监利、咸安社会实践、赴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高校也组建学生骨干志愿服务团和学生干部社会实践队,如武汉大学联合武昌团区委开展学生干部挂职锻炼,引导大学生骨干在实践中成长发展。三是做优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文体竞赛、军民联欢。四是做实管理技能培训。邀请华中科技大学陈海春教授作《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和艺术》的报告、赴东风汽车公司实地学习管理经验与技能。五是做细心理健康教育。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汪海燕教授作《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的报告。

  三、整体联动,促进工作发展

  按照“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一级一级抓,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联动,取得实效。各高校团组织通过参与“荆楚英才学校”培训工作,结合各校实际,以党校、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理论学习小组等形式组织开展校级培训;院(系)则侧重做好跟踪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以此实现我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省、校、院(系)三级联动。

  武汉大学“未来学院”学生骨干培训班至今已举办8期,开展名家讲坛,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学生反响良好;华中科技大学实施“三个两百”工程,开办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班”、“科技创新训练营”、“创业精英训练营”,帮助600名大学生骨干在各自专长上有所发展;长江大学针对班级、院系、学校三个层次学生干部分设初、中、高级班,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进行特色培训。此外,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骨干理论学习小组”、武汉理工大学“理工才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会干部培训班、中南民族大学学生骨干“求实”培训班、中科院武汉分院党的知识培训班……这些都为全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成效显著,创建工作品牌

  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以来,我省共选派10名优秀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骨干培训学校学习。一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累计培训各类大学生骨干5000人次,成效显著。一是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在58名“荆楚英才学校”学员中,20人被评为2007年度湖北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其中的21名团员中已有1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学员们完成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等多篇调研报告,在省委宣传部、湖北日报开展的“调研湖北”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调查报告;三是广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去年秋季的高校学生食堂价格调整中,学员们积极协助做好学生意见搜集和解释工作,及时上报情况,为维护稳定、服务同学尽心尽力。许多学员从“荆楚英才学校”结业后,为学校、院(系)骨干培训班授课,并在全省“学习十七大·争做新一代”活动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媒体对我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统一要求,以这次会议和军科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导,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将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广泛调动各高校积极性,创新方式、改进方法、扩大覆盖;二是要加强工作保障。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重点加强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为工作深入开展创造条件;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积极争取组织、宣传、教育等部门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切实做好后续培养和举荐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