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鄂青联发 [2013] 9号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09日   来源:办公室   字号:【

各市、州、直管市团委、科协、教育局、学联,各高等学校团委、科协、学生会(研究生会),省直机关团工委:

  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集中展示了我省高校的育人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我省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湖北建设,团省委、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学联决定组织开展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我省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含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活动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3320日前)

  1.各高校成立参赛协调小组,于2013320日前将本校负责竞赛活动的老师名单及联系方式报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2.各高校制定本校竞赛组织实施计划,并在学生中充分宣传发动,积极组织作品申报。

  (二)校级竞赛和组织申报阶段(2013321-4月下旬)

  1.各高校于2013420日前举行校级竞赛,对申报作品进行评审,并择优申报参加省级竞赛;

  2.各高校须于2013430日前向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报送参赛作品。

  (三)全省评审阶段(20135-6月)

  1.5月初,成立评审委员会并组成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对申报作品进行初审;

  2.5月中旬,召开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统一评审标准。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确定进入终审决赛作品;

  3.举行终审决赛,对参赛作品进行终审,并对进入终审决赛作品的作者进行问辩;

  4.举行颁奖典礼,公布获奖结果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发奖杯、证书。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接受社会监督。收到投诉后,主办单位有关部门将进行调查,经调查确认作品资格不符者,将取消作品所获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已获优秀组织奖的学校,取消该校所获的优秀组织奖,并视情追究作品作者和所在学校相关责任。

  三、奖励办法

  (一)作品奖励

  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类作品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的3%、8%、24%65%。

  (二)团体奖励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各等次奖项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分,上报至竞赛组委会但未通过初评的作品每件计1分。根据各学校得分情况,授予团体总分第一的高校“挑战杯”,同时授予若干高校“优胜杯”。如遇总分相同,则以获特等奖作品的件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四、组织机构

  (一)本届竞赛活动由团省委、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学联共同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承办,中国联通湖北省分公司协办。

  (二)本届活动由主承办单位组成大赛组委会,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对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处理质疑投诉。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南民族大学团委,负责竞赛日常组织工作。联系人:江莹;联系电话:027-67841396;邮编:430074

  (三)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五、相关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高校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对竞赛组织工作的领导。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地、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群众性,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运用媒体手段、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终审决赛的作者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各地、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团委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学术科技活动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的结合。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高校中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附件:1.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申报说明

  2.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

  3.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共青团湖北省委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学生联合会

                2013313

   

  

附件1

  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申报说明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少,且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参赛作品须由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4.每个学校选送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12件(独立学院单独申报),每人限报1件,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作品总数的1/2,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2件。

  5.作品评审采取盲评形式,作品内容中不得出现与作者或所在学校相关的信息。

  6.参赛者均应填写《申报书》,各参赛高校须填写作品申报清单。《申报书》与作品分开装订,一式四份,统一用A4纸张打印。《申报书》样本、填写要求及相关文件,届时请登陆挑战杯官网下载。申报作品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7.申报学校要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该学校不得补报作品。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情形的作品,从该参赛学校总分中扣除相当于三等奖分值的双倍分数,同时取消该学校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8.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竞赛申报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后续为博士学历申报作品。医学等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博申报。

  9.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由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由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附件2

  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

  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我单位及参赛团队已充分知晓并自愿接受《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要求,谨作出如下承诺:

  本单位及参赛团队保证参加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的所有权为参赛团队所有。如出现侵权行为,由本单位及参赛团队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本单位及参赛团队保证此承诺真实可靠,并履行本承诺。如有违反而导致主办单位损失的,主办单位有权就因此所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提出索赔。同时,主办单位保留取消承诺单位及团队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的权利,并有权告知所在学校。

  本承诺书自参赛作品推荐单位及参赛团队负责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推荐单位:(加盖单位公章)   团队负责人:

  年 月 日

   

  

附件3

  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青春在沃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

  参赛作品参考题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投身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

  3.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典型调查

  4.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

  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

  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8.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5.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查研究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9.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

  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

  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

  15.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与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调查研究

  20.积极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25.后危机时代利用外资优化结构、创新模式的调查研究

  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社会学类

  1.各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4.推进城市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新做法新经验调查研究

  5.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人口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的调查研究

  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新社会阶层成长的调查研究

  20.建设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典型调查

  21.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2.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3.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4.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5.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法律类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2.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3.社会主义宪法实践性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调查研究

  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0.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4.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践的调查研究

  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教育类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调查研究

  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4.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6.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7.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典型调查

  8.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9.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0.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1.各地解决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12.大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

  13.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教育的状况和推进路径的调查研究

  14.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

  15.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4.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典型模式调查研究

  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状况的新作用调查研究

  16.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7.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反对腐败、建设清廉政府的典型调查

  21.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